榔梅,武当山树种,果实叫榔梅果。武当榔梅是武当山生存已久的本土物种,它非李非杏、非桃非梅,又似李似杏、似桃似梅,在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中尚无记载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榔梅,只出均州太和山。”古时武当山叫太和山,地处均州。也就是说,榔梅只出产在武当山,其他地方绝无仅有。正因为榔梅只出在武当山,物以稀为贵,所以就有许多神奇之处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榔梅“实〔气味〕甘、酸,平,无毒。生津止渴,清神下气,消酒。”
据有关史书记载,榔梅源自“折梅寄榔”神话,宋代赋予它“预知年景”的圣果之名,明代称其为“显瑞呈祥”的瑞应之物,还被列为皇帝的贡品。因此,武当榔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。2010年12月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当榔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2015年,“武当榔梅”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武当榔梅是特有的一种水果,其品质特征突出,金相玉质,外观诱人,果实橙黄色,果皮光洁细腻、光泽度好。果肉鲜艳、肉质柔软致密。口感芳香,风味甘甜,汁液丰富,酸甜适度。武当榔梅果实既可鲜食,又可加工果酒、果脯、果冻,营养价值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