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菜的分支流派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1-09-14浏览次数:1141

楚菜风味分支流派有“两支系”“三支系”“四支系”和“五支系”四种说法。
“两支系说”是以湖北“两圈一带”发展战略为背景,承袭于历史性,立足于现实性,着眼于前瞻性而提出来的新说法,即楚菜风味分支流派简化为武汉风味和鄂西风味。其中,武汉风味以做“水文章”为主,突出淡水鱼鲜的“营养功能”;鄂西风味以做“山风情”为主,突出山珍野味的“绿色神韵”;共同打造和形成“山水互补,山水相依”的和谐态势。
传统的“三支系说”是指武汉风味、荆沙风味和黄冈风味。
传统的“四支系说”是指汉沔风味、荆南风味、襄郧风味和鄂东南风味。
现阶段最流行的“五支系说”是指以古云梦泽为中心的汉沔风味、以荆江河曲为中心的荆南风味、以汉水流域为中心的襄郧风味、以鄂东丘原为中心的鄂东南风味、以鄂西南山地为中心的土家风味。

(一)楚菜风味的五大支系

楚菜风味“五支系”说法比较细致、准确,符合1980—2010年这段时期湖北菜的基本情况,认同度最高,亦最具代表性,故被收录于湖北省商务厅、湖北省烹饪协会编著的湖北省重点图书《中国鄂菜》之中。
1.以古云梦泽为中心的汉沔风味
具体包括武汉、孝感、仙桃(古称沔阳)等地,以武汉三镇为中心。选料严格,制作精细,擅长烹制大水产(即鳊鱼、财鱼等体型相对较大的淡水鱼类和水生植物),尤以“蒸菜”和“煨汤”见长,米类小吃颇具特色,菜肴口感柔嫩滑爽,口味鲜香微辣,被誉为“湖北菜之精华”。代表名菜有“沔阳三蒸”“排骨煨藕汤”“清蒸武昌鱼”“珊瑚鳜鱼”“菜薹炒腊肉”“泥蒿炒腊肉”“黄陂烧三合”“全家福”等。
2.以荆江河曲为中心的荆南风味
具体包括荆州、荆门、宜昌等地。此地为湖北菜的发祥地,擅长烹制小水产(即鳝鱼、甲鱼等体形相对较小的淡水特种鱼类和水生植物)和野味,尤以鱼糕、鱼圆著称,菜肴芡薄爽口,咸鲜微辣,被誉为“湖北菜之正宗”。代表名菜有“橘瓣鱼汆”“荆州鱼糕”“皮条鳝鱼”“冬瓜鳖裙羹”“蟠龙菜”“龙凤配”“千张肉”等。
3.以汉水流域为中心的襄郧风味
具体包括襄樊、十堰、随州等地,以畜禽类辅以淡水鱼鲜和山珍野味,菜肴口感软烂,汁少味重。代表名菜有“夹沙甜肉”“蜜枣羊肉”“武当素菜”等。
4.以鄂东丘原为中心的鄂东南风味
具体包括黄石、黄冈、咸宁等地,擅长加工粮豆蔬菜和畜禽野味,尤以大烧、油焖、干炙见长,菜肴口感醇香味重,山乡气息浓郁。代表名菜有“黄州东坡肉”“金包银”“银包金”“蜜汁甜藕”“鄂南石鸡”等。
5.以鄂西南山地为中心的土家风味
具体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宜昌市鹤峰土家族自治县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等地区,擅长烹制山珍野味和杂粮,喜食熏腊,菜肴酸辣醇香,民族气息浓郁。代表名菜有“鲊广椒炒腊肉”“恩施腊蹄子火锅”“菜豆腐”“炕土豆”“小米年肉”等。

(二)楚菜风味的新三大支系

武汉商学院魏峰在充分剖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,提出并改变研究基点,以湖北地理特征为主要依据,兼顾地方特产、历史沿革、人文因素及发达地区对烹饪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性,于2016年在“关于湖北风味流派研究的再思考”一文中提出了新的“三大支系说”,即以山地地貌为特征的湖北山乡风味(具体包括以恩施及宜昌的五峰等山区为主体的鄂西南山乡风味;以十堰、神农架林区和襄阳的保康等山区为主体的鄂西北山乡风味;以随州的随县和黄冈的罗田、英山、红安、麻城及孝感的大悟等山区为主体的鄂东北山乡风味;以咸宁的通山、通城和崇阳等山区为主体的鄂东南山乡风味)、以江川河曲为主线的湖北平原风味(具体包括长江流域风味和汉水流域风味2个小支系)、以省会城市武汉为中心的湖北都市风味(具体包括武汉市以及受武汉饮食影响较大的咸宁、鄂州、孝感、仙桃等地区)。
 

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