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吕氏春秋》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1-09-13浏览次数:408

《吕氏春秋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杂家代表著作。原书分十二纪、六论、八览,序意一篇,则附于《十二月纪》之末。因此,后人亦称《吕氏春秋》为《吕览》《吕纪》《吕论》。《吕氏春秋》中和烹饪关系密切的主要是《本味》篇。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是战国及其以前社会生活的反映,是我国现存的最古的论及饮食烹饪的著作之一,其中许多部分都论述了楚地的饮食与物产。
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保留了古代的烹饪理论,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。其中关于调味的一段论述十分精当:“调和之事,必以甘、酸、苦、辛、咸,先后多少,其齐甚微,皆有自起。鼎中之变,精妙微纤,口弗能言,志弗能喻。若射御之微,阴阳之化,四时之数。故久而不弊,熟而不烂,甘而不哝,酸而不酷,咸而不减,辛而不烈,淡而不薄,肥而不腻”这里,强调了五味调和及准确掌握放调料次序、用量的重要。只有做到这几点,才能使菜肴制作得久而不败,熟而不烂,甜而不过头,酸而不强烈,咸而不涩嘴,辛而不过度,淡而不寡味,肥而不油腻。”
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记载了战国及其以前很长一段时期的佳肴美馔和各地特产。文中是分肉、鱼、菜(蔬菜)、饭(谷物)、水、果、和(调料)七类记述的。就其范围,南至南海、越骆,东至东海,西至昆仑,北至冀州、大夏,把如此大范围中的著名物产都提到了。就其具体品种,有猩唇、獾炙、旄牛或大象的筋、凤凰的卵、洞庭湖的鳟、东海的鲕鱼子、醴水的朱鳖鱼、昆仑山的苹草、寿木的果实、阳华山的芸菜、云梦泽的芹菜、太湖流域的韭花、阳朴的姜、招摇的桂、越骆的菌、膻鱼的酱、大夏的盐、玄山的禾麦、不周山的小米、阳山的黄黍、南海的黑米等等,这数十种菜肴和原料中,固然少数有神奇色彩,但其中大多数却应是有生活依据的。
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篇对如何科学地饮食也有涉及,其中提出:“肥肉厚酒,务以自强,命之曰烂肠之食。”这说明喝酒吃肉过多,有损健康,甚至会带来不幸的后果。


上一篇:下一篇: